一邊是近200座城市的禁限摩政策,一邊是“中國造”摩托車在海外市場的熱銷;一邊是摩友對“13年強制報廢”的多年呼吁,一邊是各地對“摩托車能否上高速”的差異化規定——中國摩托車行業的“矛盾處境”,近期因商務部的一則新規再次成為焦點。
商務部新規:規范出口秩序,行業將迎“洗牌”
9月底,商務部發布《關于做好2026年度汽車和摩托車出口許可申報工作的通知》,這份看似簡短的文件,實則指向“強化規范摩托車出口秩序”的核心目標。
對國內摩企而言,這絕非簡單的流程調整:此前部分企業依賴低價競爭的出口模式或將受限,具備技術優勢、合規能力的頭部企業更易搶占海外份額,行業出口格局大概率迎來一輪“洗牌”。有摩友調侃:“盼了許久的‘取消13年強制報廢’沒等到,倒先等到了出口端的‘大動作’。”
高速通行成民生焦點:全國無統一規定,多省亮“放行信號”
相較于出口端的行業調整,普通摩友更關心“家門口的事”—— 摩托車到底能不能上高速?答案或許比想象中復雜:全國暫無統一規定,但已有多個省份給出明確“放行信號”。
1. 黑龍江率先明確:燃油摩托可上高速,電摩排除在外
具體執行中,摩托車需按“一型客車”標準繳納通行費(與7座及以下小客車一致),同時需遵守三項核心規則:最高時速不超過80公里、不得載人、駕駛員必須佩帶頭盔,且電動摩托車被明確排除在外,這也讓不少燃油摩托車主戲稱 “終于和電摩在高速權限上劃清了界限”。
2. 法律支撐:時速超70公里即合規,“法無禁止即可為”
從法律層面看,摩托車上高速的合理性有據可依。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六十七條明確,行人、非機動車、拖拉機等“最高時速低于70公里的機動車”不得進入高速;反過來說,只要摩托車最高時速能超過70公里,就不在禁止范圍內。“法無禁止即可為”,這成為多地允許摩托車上高速的核心依據。
3. 地域分化明顯:多省市放行vs部分省份禁止,矛盾凸顯
目前,除黑龍江外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內蒙古、湖北、貴州、云南、甘肅、新疆、吉林、遼寧等省市自治區,均已明確摩托車可合法上高速;但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、廣西、福建、湖南等省份則仍對摩托車高速通行“說不”,形成鮮明對比。
此前重慶摩博會期間,就有來自全國的摩友組團從高速進入重慶,卻在市區遭遇限行標識,這種“產業支持與道路限制”的矛盾,也讓不少人直呼“看不懂”。
核心爭議待解:13年強制報廢,摩友“心病”難消
相較于高速政策的“地域分化”,摩友心中更深的“疙瘩”,仍是已實施多年的“13年強制報廢”規定。盡管近年來呼吁調整的聲音從未中斷,商務部也曾回應“國務院相關部門將研究科學合理的標準”,但至今未有實質性進展。
事實上,隨著摩托車制造技術的提升、交通管理的完善,早年因摩托車引發的治安、擁堵問題已大幅改善,“13年強制報廢”的政策合理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。在行業海外熱銷、消費需求升級的背景下,這一“老規定”與當下摩托車行業的發展節奏,顯然已有些脫節。
總結
不可否認,摩托車行業的政策調整仍需時間。但從黑龍江等省份明確高速通行規則,到商務部規范出口秩序,不難看出政策正朝著“精細化、合理化”的方向邁進。對摩友而言,或許不用等太久,“摩托車能否上高速”會有全國統一答案,“13年強制報廢”的“心病”也能真正得到解決。畢竟,一個健康的行業,既需要海外市場的“走出去”,也需要國內政策的“暖人心”。
特別聲明: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不代表摩托車與配件的觀點或立場。本網站刊載的內容(原創除外),均在網上搜集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。





